在火山附近,经常会出现一种粉灰色的重晶石,它一点都不显眼,没有磁性,没有毒性,跟大多数物质都不反应,在水里也一点都不溶解。它的比重很大,达到4.3左右,因此经常被用于钻井泥浆的加重剂。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为了彻底摆脱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中国急需实现工业化,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国。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自然尤为重要。所幸1959年在松嫩平原上发现了大庆油田,石油工人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力争早日将地下的黑色宝贝开采出来,助力新中国的工业化。这其中,最有名的石油工人就是“铁人”王进喜。
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来到大庆油田,打第二口井时就发生了井喷,当时没有重晶石粉,只能用水泥代替,但水泥效果毕竟有限,需要搅拌。当时的条件下哪里有搅拌机,王进喜带头跳进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其他工人也跟着一个个跳进池里,经过一番奋战,终于制服井喷。
泥浆和黏土的比重较低,只有2.5,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有时它们的重量不能与地下油、气压力平衡,容易造成井喷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往泥浆中加入重晶石粉,可以增加泥浆比重,是避免井喷的好办法。
根据石油部门预测,截止二十世纪未,每年用于陆上石油钻井用重晶石粉需要一百四十到一百五十万吨。
这不起眼的重晶石还有一个神奇之处,一些晶体结构较好的重晶石放在阳光下曝晒之后,拿到暗处竟然会发光,有时甚至长达数年之久。这种磷光效果最早由1602年意大利博洛尼亚的卡西奥劳罗斯发现,因此重晶石也被称为“博洛尼亚石”。
1774年,舍勒通过加热重晶石的方法得到了一种白色粉末,跟苦土(氧化镁)、石灰(氧化钙)的性质类似。后来这种白色粉末被称为重土,被拉瓦锡列入第一张元素表。
最终实现临门一脚的是有汉弗莱·戴维,他用和发现镁钙锶同样的方法,将重土加热到熔融,然后用汞做阴极,电解得到了新元素的汞齐。加热蒸掉汞,就得到了不纯的新元素。他用希腊文里的重“barys”来命名新元素:Barium,翻译成中文是“钡”。
和镁钙锶一样,钡也是一种碱土族金属,化学性质却比镁钙锶都要活泼。它可以被点燃,发出绿色的火焰,生成过氧化钡。钡的这种特征的焰色反应也可以让它用来做美丽的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