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海扬粉体科技有限公司

硅微粉销售公司
您的位置: 海扬粉体 > 技术百科 > 中国八大重晶石矿集区,你知道几个?

中国八大重晶石矿集区,你知道几个?

返回列表 来源:深圳市海扬粉体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07-10

中国重晶石资源丰富,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重晶石出口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95处,总查明资源储量矿石3.9亿t,其中以贵州省重晶石矿最多,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4%;湖南、广西、甘肃、陕西等省(区)次之,以上五省储量占全国的80%。

目前,我国主要有八大重晶石矿集区:

黔东-湘西-桂北沉积型重晶石矿集区

甘南-陕西南-鄂北沉积型重晶石矿集区

鄂西南-川东南-黔中层控(内生)型重晶石矿集区

邢台-汲县-运城层控(内生)型重晶石矿集区

安丘-临沭-含山热液型重晶石矿集区

闽西南沉积型重晶石矿集区

桂粤热液型重晶石矿集区

锡铁山-镜铁山-青铜峡火山-沉积型重晶石矿集区

一、黔东-湘西-桂北(大河边、湘黔式)沉积型重晶石矿集区

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湘黔交界处至桂北地区,呈近南北向带状展布。区内主要矿床类型为沉积型,已知矿床有贵州天柱大河边和湖南新晃贡溪、广西三江板必等重晶石矿床。

1、区域地质背景

震旦纪至早寒武世早期,南方大陆板块内发生了强烈的拉张活动,导致中元古代大陆的解体,产生扬子地块和华南地块,其间为深海相隔。由于陆内拉张裂谷作用,沿着扬子地块的浅海域内形成地堑式槽状深水盆地,拉张活动延续至晚震旦世仍有碱性火山岩喷发。

在早寒武世整个南方海平面上升,沉积了黑色页岩,底部有含磷结核和硅质放射虫等深海凝缩沉积物。根据重晶石矿的资料研究,于上述震旦系-寒武系界线附近的含磷结核、硅质岩、黑色页岩组合层内时夹有重晶石建造。

矿集区内出露地层有元古宇下江群以及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及志留系。寒武系出露广泛,震旦系、奥陶系及志留系分布较为局限。寒武系是重晶石矿床的主要赋矿地层,奥陶系是重晶石矿床的次要赋矿地层。

2、矿集区成矿特征

矿集区内重晶石矿床均为海相沉积型,主要产出于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清溪组及上泥盆统响水洞组、柳江组的硅质岩系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单层或多层产出。区内重晶石矿床规模以大型—超大型矿床为主,中型矿床次之。

区内典型矿床有贵州镇宁乐纪重晶石矿、贵州大河边重晶石矿、湖南新晃贡溪重晶石矿。

3、典型矿床

贵州天柱大河边沉积型重晶石矿床位于贵州省天柱县,矿区长30余km,宽约10km,为超大型沉积型重晶石矿床。

(1)区域地质背景

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的南缘。

(2)成矿环境

矿床赋存于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的底部,牛蹄塘组的岩性变化由下而上为硅质岩-磷块岩-重晶石矿层-碳质页岩-泥质灰岩。

(3)矿体分布及产状

重晶石主矿层出露于坪地(贡溪)向斜两翼,规模大,形态简单,呈层状于围岩整合接触,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同步褶皱,总体走向北东45°;倾向在向斜西翼为南东,东翼为北西;倾角16°~84°,一般为20~40°;浅部陡,向深部则渐趋变缓。矿层厚度极稳定,主矿层厚度一般3~5m,最小0.5m,最大10.17m,全矿床平均厚度3.49m,矿层厚度逐渐增大,在倾斜方向,矿层厚度也略有增厚的趋势。

(4)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

块状矿石和条带状矿石、花斑状矿石、溶孔状矿石、结核状矿石等。重晶石矿石为浅灰—灰,伴生有白云石、方解石、碳质、有机质、少量自生斜长石、粘土矿物、黄铁矿等,其含量随矿石类型而异。

(5)矿石结构构造

重晶石矿石多为它形-半自形晶,主要结构有粉晶细晶结构、不等粒变晶结构、花岗变晶结构,次要结构有向心放射状不等粒变晶结构、交代溶蚀结构、条柱状结构等。矿石构造有块状、花斑状、溶孔状、条纹状和结核状等,多见块状、花斑状、条纹状三种构造。

(6)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

该矿床成矿温度为100~200℃,成矿压力为数帕至20×105Pa,成矿的Eh值(mV)为357,pH值为6.5,为弱酸-弱碱性过渡的氧化环境中生成。

二、甘南-陕西南-鄂北(秦巴式)沉积型重晶石矿集区

秦巴式沉积型重晶石矿大型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甘、陕、川、渝、鄂交界处,呈近东西向狭长带状展布。区内矿床类型有沉积型、层控型,已知矿床有甘肃文县东风沟重晶石矿、湖北省随州市柳林重晶石矿等。

1、区域地质背景

早震旦世-早寒武世,扬子地台北缘为陆块边缘裂谷带,以裂陷盆地为主的深水还原环境沉积盆地,沉积了黑色岩系及锰矿和含钒、钼、铀等多金属重晶石等矿产。秦巴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广泛发育毒重石-重晶石矿床,为我国重要的重晶石矿集区。矿集区沿大巴山断裂北侧展布,受南秦岭大陆边缘裂谷构造环境控制。

目前,区内已发现重晶石、毒重石+重晶石矿床(点)达40余处。矿床呈层状或似层状赋存于下寒武统下部的硅质岩中,含矿层位稳定,矿床具有同生沉积特征,矿体受岩性和岩相控制明显。

南秦岭地区随震旦纪裂谷的发育进一步扩张,至寒武-奥陶纪已发展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古海槽,并在秦岭海域内基底孤岛和水下隆起的限制下,形成较典型的滞留盆地。向西与西秦岭海水相沟通,形成海域狭窄的较深海槽。在这种构造环境背景条件下,为海相喷流-沉积毒重石-重晶石矿床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2、矿集区成矿特征

矿集区西从甘肃南部文县起,向东经陕西南部的安康、平利、旬阳、镇平等县和四川东北部的城口、万源等县至湖北北部的随县、京山县止。呈北西西-南东东向狭长带状展布。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地台北缘,重晶石矿床(包括毒重石)大都赋存于下寒武统底部,硅质建造和碳泥质建造之间。矿床大多为沉积成因,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矿床以大、中型为主,底板多为黑色硅质岩,顶板一般为黑色含碳质页岩。

矿集区内重晶石矿主要赋存在下寒武统鲁家坪组中,含矿地层自老而新依次为:第一岩性段为一套硅质岩,下部为厚层硅质岩夹少量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透镜体;中厚层及薄层状硅质岩,含胶磷矿结核,为毒重石及重晶石矿的含矿层位。第二岩性段为一套板岩,下部为黑色碳质粉砂质板岩;上部为灰色泥质及白云质板岩夹薄层灰岩。可见含钡矿物主要赋存于碳酸盐和硅质岩的生物化学沉积向碎屑沉积的过渡带,也是弱还原向强还原环境过渡交替部位。含矿建造的下伏地层为一套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凝灰岩等,为钡的重要来源。需指出的是大巴山地区的重晶石产出层位,不限于下寒武统,向上一直到下志留统,均有含重晶石层位。如陕西安康、旬阳等县的重晶石产于寒武-奥陶系上段和下志留统。区内分布一系列毒重石矿床,产于地台边缘,由大巴山深大断裂控制着,下寒武统鲁家坪组为毒重石矿床的主要产出层位。

3、典型矿床

湖北省随州市柳林重晶石矿,矿床位于湖北省随州市南部,西起柳林公社王家湾,向东延伸至洛阳店一带。

(1)区域地质背景

矿床位于秦岭地槽南部边缘。

(2)成矿环境

寒武系大堰角组为重晶石的含矿岩系。襄广大断裂之北侧,覃家门复式向斜和枣树垭复式向斜的北东翼。区内构造活动强烈,以线型倒转同斜褶皱及逆冲断裂为主要特征。构造线的总体方向为北西—南东向。古生代及其以前的地层均经历了程度较低的变质作用。区内褶皱以线型为主,西段六合湾一带,褶皱轴向约为北西320°-南东130°左右,轴面倾向西南,枢纽略向北西方向倾伏。区内断裂以北西向压性断裂为主,断裂走向北西320°左右,倾向南西,倾角大,可达80°以上。

(3)矿体分布及产状

重晶石矿体产于寒武系大堰角组下段上部。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底板为薄层燧石岩夹绢云石英板岩。矿层顶板为大堰角组中段的含碳薄层燧石岩夹绢云石英板岩。矿体严格顺层产出,走向断续延长近20km。西部走向约为北西310°左右;东部走向约290°,大致向南西南西倾斜,倾角大,局部出现倒转。

(4)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主要为微粒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条带状、板状构造。

(5)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有用组分含量

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以致密块状者为主,其次为白云质矿石,条带状矿石等。矿石主要矿物有重晶石,其次为石英、绢云母、碳质等。BaSO4含量50%~98.8%。

(6)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δ34S重晶石为+38.72×10-3,pH值为6.8,Eh值为352mV

(7)矿床成因分析

矿床位于下寒武统的底部。在湖北随县一带,从元古宇—下古生界,由火山建造与沉积建造以及火山沉积建造等交替组成。在下寒武大堰角组为含磷结核硅质板岩、重晶石矿层、含碳硅质板岩、含碳石英绢云板岩夹灰岩透镜体,厚132~240m,未见火成物质。据李文炎研究,重晶石矿石的稀土含量以富集轻稀土元素为特点,具铕亏损,似与壳层重熔有关,说明来自于大陆边缘裂谷构造环境的火山源。成矿物质由火山-气液喷溢而来。矿床的成因类型为沉积型。

三、鄂西南-川东南-黔中(南庄坪式)层控型重晶石矿集区

南庄坪式层控热液重晶石矿集区位于上扬子台褶带,地理位置包括鄂西南、川东南、黔东北和黔中,呈近北东向带状展布。

1、区域地质背景

矿集区地处扬子板块内部二级构造单元上扬子台褶带(鄂黔台褶带),古生代至中三叠统海相盖层发育良好。印支运动全部上升成陆,燕山运动全部褶皱,形成地台盖层褶皱带。然而,侏罗世的褶皱是本区盖层变形的主要形式,广泛发育于鄂西、湘西、川东和黔东地区,由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三叠系和侏罗系组成的褶皱,为一系列等间距的背斜和向斜,并受两组北北东向和北东东(近东西)向的褶皱基底断裂网格的控制,呈北东向平缓弧形展布或多字型排布的构造格局。在中生代(印支一燕山运动),大概从中三叠世开始碰撞并延续到中白垩世而形成的上述的盖层构造褶皱带。

区内重晶石矿床受上述盖层构造褶断带的控制明显。以川东南地区为例:该区褶皱、断裂群沿北北东向展布,褶皱长数十至百余公里,期间每个背斜控制着一个亚矿带,共六个亚矿带,总计重晶石矿脉300余条;黔东北也有由背斜控制的萤石-重晶石矿带、汞矿带、铅锌矿化带等。

2、成矿特征

矿集区内以层控型重晶石矿为主要类型之一,成矿区域较大,是我国这类矿床的重要产地。主要分布在鄂西、川东南、黔西地区。矿床赋矿围岩时代为晚寒武世、早奥陶世,在黔中西部为早二叠世和早三叠世。重晶石矿床的形成时代为燕山期。主要赋存于上寒武统—下奥陶统碳酸盐岩中,广大区域范围内无岩浆岩分布,表明萤石和重晶石的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无明显联系。区内已发现数以百计的重晶石矿床(点),以中小型为主。矿床或矿体的产出与分布严格受北北西向至北西向的张性、张扭性断裂组的控制,呈陡倾斜脉状、透镜状产出。

3、典型矿床

贵州施秉县顶罐坡重晶石矿床,矿床位于施秉城南2km处。

(1)区域地质背景

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的中部,近东西向贵阳-芷江大断裂穿过矿区。

(2)成矿环境

重晶石矿床赋存于上寒武统—下奥陶统,在矿区外围的黄平、凯里、麻江、贵定以及都匀等县的上寒武统—下奥陶统,均有重晶石矿产出。含矿地层岩系由上到下为①下奥陶统大弯组,上部为灰绿色薄层砂质页岩夹灰岩,下部为灰岩、泥质灰岩及钙质页岩;②红花园组:浅灰色中层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③桐梓组:上部为细粒白云岩、灰质白云岩,中部为泥质灰岩与钙质页岩,下部为中层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上寒武统炉山组为浅灰—灰白色中—细粒白云岩。

(3)矿体分布及产状

重晶石含矿带长900m,有重晶石矿脉17条,呈侧列式分布,为陡倾斜矿体,沿北东—南西向张性及张扭性断裂充填。一般倾向南东,倾角55~70°。单个矿脉长30~80m不等,水平厚度0.2~20m,延伸可达70m。围岩蚀变微弱,范围小,主要有弱硅化、方解石化、白云石化等。

(4)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

为单一重晶石矿床。矿石类型有块状、板状及蜂窝状三种。

(5)矿石结构构造

柱状结构;块状、板状及蜂窝状构造。

(6)有用组分含量

块状矿石含BaSO495%左右,板状结晶矿石BaSO4含量98%,蜂窝状矿石BaSO

4含量90%左右。含锶0.96%~1.64%。

(7)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

该矿床成矿温度为130~220℃,最高达276℃,硫同位素组成δ34S值为+28.82×10-3~+16.13×10-3,属重型硫。

4、成矿规律

震旦系-下寒武统为钡源层,寒武系—奥陶系的蒸发岩为硫源层,总称矿源层。

上寒武统-下奥陶统的碳酸盐岩层和泥质、含泥质岩层,分别为容矿层和遮挡层。组成一个重晶石矿床的类似于油气的生、储、盖组合系统。

成矿介质为大气降水溶解蒸发盐岩形成的氯化物卤水,由氯化物卤水萃取a2+并搬运到浅层富有SO42-的有利环境沉淀为重晶石矿床。

武陵盖层构造宏观控制着F-Ba系列的萤石-重晶石矿带(上),和Hg-Pb-Zn-Cu-Ba-F系列的汞矿带或铅锌矿带(下)的垂向序列。

5、成矿模式

矿集区内重晶石、萤石矿带、铅锌矿带、汞矿带有相似的物质来源,形成在垂向上均组成一个十分清晰的还原环境与氧化环境成矿的矿带序列。重晶石矿在区域上据典型的层控型矿床的成矿模式,现简述如下:

(1)大气降水渗入地下,随深度增加而被加热,直接溶解膏盐成为热卤水,或混合有深地层卤水。

(2)卤水受水化学垂直分带法则的制约,SO42-型水多集中于浅层,而氯化物卤水主要富集于底层,于是溶解膏盐生成的卤水中的SO42-和Cl-便分道扬镳。SO42-向浅层运移,而含C1的卤水便向底层集中。

(3)氯化物卤水在底层的Ba源层浸出Ba等元素组分,形成含矿的卤水,主要以BaCl2等形式存在于卤水中。

(4)因地热梯度,构造运动等作用释放热量的影响,使含Ba卤水增温而具有驱动能力,沿断裂运移上升至浅层与SO42-型水相遇,促使物化条件迅速改变(温、压下降,Eh升高,pH降低),于是Ba2+与SO42--化合成重晶石沉淀于断裂空间。

由于上覆泥质类岩层的屏蔽作用,使上述成矿过程能够重复缓慢地进行,直到矿床完全形成。

四、邢台-汲县-运城(大池山式)层控型重晶石矿集区

矿集区包括冀西、晋南、豫北三个相连接的地域。大地构造位于华北地台山西断隆的东部和南部。产出的地层及岩性多为寒武系、奥陶系的碳酸盐岩。其次,在太古宇阜平群、古元古界中条群佘家山组大理岩、新元古界震旦系、上二叠统等地层也见有重晶石矿。重晶石矿床大都充填于构造裂隙之中,其矿体的产状、形态、规模和分布规律,均取决于构造裂隙的产状、形态和规模以及裂隙系统的排布形式。矿集区内虽然前寒武纪与燕山期侵入活动强烈。经查与重晶石矿体的形成无直接关系。

矿集区内重晶石矿床均为小型,地质工作程度不高。如豫北只对汲县大池山重晶石矿床做过普查评价,如淇县、辉县等重晶石矿点均未进行工作。又如晋南中条山一带的翼城、浮山、夏县、平陆等县的重晶石矿床(点),也只对其中的三郎山和三峰寺等少数矿床做了详细普查。控矿地层岩系主要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由中条山沿太行山呈不规则带状分布。以层控为主,在河北涞源县的奥陶系也产沉积型重晶石矿床。其次,太古宇分布广,在冀西邢台等地的太古宇中产小型脉状重晶石矿床。其他地层也时有重晶石矿点发现。目前探明储量仅150万t,估计重晶石的资源总量大于500万t。

区内典型矿床为河南汲县大池山重晶石矿。

五、安丘-临沭-含山(宋官疃式)重晶石矿集区

矿集区包括了山东东部,江苏北部和安徽中部的重晶石矿床,重晶石矿床的分布受郯庐裂谷带的控制,直接产于裂谷内或沿裂谷旁侧分布。

工业矿床多数产于中生代构造盆地及其边缘地带,矿体多产于侏罗系莱阳组砂岩、白垩系青山组偏碱性的基性火山岩,王氏组砂页岩、安山玄武岩中。矿脉产于受断裂带影响而产生的次级张扭性构造裂隙中。区内重晶石矿的成矿时代为中生代晚白垩世燕山晚期,成矿与白垩系崂山期酸性侵入体有关。

区内典型矿床为山东安丘宋官疃重晶石矿。

六、闽西南(李坊式)沉积型重晶石矿集区

矿集区内重晶石矿床、矿点较少,李坊重晶石矿床为一独立矿床,由于规模为大型,能够代表一类矿床类型,划分为一矿集区。矿集区分布于永安和明溪交界,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南褶皱系华夏褶皱带的西南缘。寒武系下中统林田群为重晶石的含矿岩系,为一套浅海相细碎屑-化学沉积岩。

矿区构造线主要呈北西向,寒武—奥陶系总体为一倾向南西的单斜岩层。褶皱简单,断裂有北西、北东和东西向三组。矿区内有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和规模较小的辉绿岩脉、煌斑岩脉。

区内典型矿床为福建永安李坊重晶石矿床。

七、桂粤(潘村式)热液型重晶石矿集区

矿集区分布于广西象州—武宣和永福—临桂一带。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大瑶山隆起的西缘与南缘。矿体在泥盆系的碳酸岩地层内以张性断裂为主的空间以充填方式赋存。矿体的产状和形态与断裂的产状、形态一直,矿体多呈脉状,成群出现。围岩蚀变显低温特征,以硅化、碳酸盐化为普遍。

矿集区内残坡积型重晶石矿床常于原生矿相伴,多见于第四系。南方多数重晶石矿床均发现残坡积的重晶石矿。

区内典型重晶石矿床为广西象州县潘村重晶石矿;风化残坡积型重晶石矿广西象州寺村重晶石矿。

八、锡铁山-镜铁山-青铜峡(镜铁山式)火山-沉积型重晶石矿集区

矿集区分布于甘肃省境内,大地构造位置为北祁连优地槽。区内重晶石矿床主要为火山沉积型,次为热液型。火山-沉积型产于优地槽,重晶石以透镜体、条带、细—微粒状三种形式赋存于菱铁矿、镜铁矿层,呈厚层状产出,规模巨大。热液型重晶石矿床均为中、小型,产于优地槽、冒地槽两种构造环境。受断裂带控制,以充填方式形成脉状矿体。

本文标签:

咨询热线

13378657020
cache
Processed in 0.008728 Second.